(教工通讯员 翟立红)2015年1月4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胡清华教授应医学院及襄阳市中心医院刘文卫院长的邀请来到医学院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医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长助理肖娟博士带领医学院青年博士和中心医院的青年博士一起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胡清华教授从项目规划、标书撰写和项目评阅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和阐述。首先,胡教授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是需要长期规划的工作,应该将之作为一项工作内容来进行,而不是短期内一蹴而就的事情;其次,从摘要、研究内容、立项依据、预实验、实验设计和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举例来说明标书如何撰写。胡教授说,摘要部分要完整简明;实验内容是展示逻辑思维的部分,应该具有完整性和合理性;实验内容要和技术路线区分开来,千万不能重复;立项依据要体现广度和深度,避免写成综述;实验方法要详细具体,尽量引用经典和成熟的实验方法技术;项目的特色和创新方面,要写明具体新在何处,而不是一味的使用文字修饰;项目组成员应该结构合理,形成团队梯度;预期研究成果避免过高;申请人简历一定要实事求是。
胡教授生动全面的讲解和交流讨论给青年博士以极大的启示,同时也给予大家鼓励和信心,相信医学院的科研事业会越来越好!
胡清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卫生部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缺氧与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内外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等的审稿人。198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讲师。1996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并相继于2000年晋升为Instructor,2002年晋升为Assistant Professor。2004年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讲座教授,2007年全职回国工作。致力于呼吸与循环系统疾病,包括肺动脉高压的基础和临床相关研究。系列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包括J Biol Chem, J Cell Sci, Antioxid Redox Signal, Circul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Lancet等。其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八次)、美国心脏学会(AHA,两次)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一次)的连续资助。曾获美国医学研究联合会(American Federation For Medical Research)颁发的Henry Christian 奖,并担任美国心脏学会(AHA)和英国The Wellcome Trust基金会研究项目评审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