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末,庚子初,荆楚大疫,新型冠状病毒如龙卷风般席卷全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宁静的生活。有一个人群,因白衣在身,使命在肩,选择逆风前行,与时间赛跑。在这些白衣天使之中,有一群稚嫩的面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毕业生,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
“我报名、我请战!”——王鑫、方秋豪、张峻崎、黄杰、周凯文、郝哲宇、刘巧林、梁浩浩、常虎、黄素月、陈天、韩忠政、张建文、李云鹏、刘晓宇、金澄清、梁潘玲、陈子妍、邓楠、朱翔玥、谭琴、孙钰、刘巧林、李佳、李丽、程子妍、罗桥楠、李胜男、彭高艳、汪雪飞、赵雨、彭慧敏、周梦丹、代漫、石浩威、钦小开、肖香元、郭银银……这些湖文学子正跟随着临床老师们的步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生的誓言!
王鑫,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住院医师。2020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他主动请战,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他说:“2003年‘非典’时医生保护我,现在让我们90后来保护大家,前辈就是榜样,我们一定可以!”
儿科医师黄杰第一个报名到东津院区发热病区工作。战斗的第一天,作为第一个值班医生,他白天迅速准备好各种医疗物资,当晚就收治了8名市区各个医院转诊过来的疑似患儿,患儿病情变化快,家长比平时更加焦虑,医务人员不仅要尽快完善患儿的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还要细心与患儿家长沟通病情,缓解紧张情绪,并给患儿提供正确的诊疗方案……患儿家长们非常感动,赞扬他“医者仁心!”
方秋豪,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共产党员。妻子已怀孕六个月,但2月2日晚,当他看到需要抽调儿科医师支援东津儿科隔离病房的通知时,他毅然第一时间报名:“作为医生,面对疫情,救治病人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困难,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疫情当前,舍小家、顾大家,是医务人员做人的本分。”他将母亲专程从老家接到襄阳照顾即将临盆的爱妻,笔者撰稿时他仍战斗在抗疫最前线。
张峻崎,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II病区住院医师。疫情伊始,他一再请战,当被批准到北院区发热门诊时,激动地说:“职责所系,青春无悔!”从那一刻起,他就肩负起抗击疫情的重担,没有因为直面病毒的危险而紧张。时间一晃就是一个多月,虽然上班时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充满雾气经常看不清的护目镜,没有时间上厕所,中途吃饭也只是随意吃上两口就迅速返回“战场”,但他始终深信——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常虎,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CT室医师。原定于回老家甘肃过春节,但疫情发生后,从1月21日起,常虎便主动投身于这场战斗的最前线——新冠肺炎的影像学检查!他把襄阳作为第二故乡,更是把附属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疫情已经持续一个多月,有一大批湖北文理学院毕业生奋战在全国各地的一线岗位上,看到朋友圈同学们发的工作照,感觉作为一名湖文医学院的毕业生十分自豪!他将带着这份自豪感继续奋战在第一线,相信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周凯文,临床医学专业2016年毕业生,现就职于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五年的湖文医学院学习经历,他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的医学知识,更是传承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母校精神。1月24日是农历大年三十,他退掉了回兰州老家的火车票,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奋战在120救护车上,负责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之间的病人转运工作。疫情初期,防护物资极其紧缺,为避免浪费防护服,不敢喝水,也不敢上厕所;为避免交叉感染,穿戴着厚厚的隔离服和防护口罩,汗水浸透了衣衫,脸上勒出了红红的印子,他也毫不在乎。
郝哲宇,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医师,周凯文的妻子,疫情期间参与发热患者床边彩超检查,结婚不到半年的他们,此时此刻不仅是夫妻,更是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战友!每当遇到患者和家属对医务工作者表示感谢时,感动的泪水都会打湿她的脸庞。她相信,疾病无情人有情,医患携手,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邓楠,护理系2012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护士。1月19日,她主动报名支援东津院区ICU——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在抗疫阻击战的主战场上,这里收治的都是最危重的确诊患者。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穿着宽大的防护服,带着双层的手套,还有容易起雾的护目镜,给所有的操作都增加了难度。但是,她不畏艰险,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虽然很累,经常一个夜班要上10多个小时,但她无怨无悔,心中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休息过后又投入到新一天的战斗中!
朱翔玥,护理系2012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018级在职护理研究生。2月1日,她奔赴抗疫一线——东津2号楼发热6区。拼力奋战中,她偶遇分别8年的高中同学,现在却是她护理的患者,第二天所有的高中同学都知道了她的抗疫事迹,纷纷发来关心问候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令她热泪盈眶:“玥玥,你们医护人员真的太伟大了,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学医!”白衣天使大爱人间时,后继有人!来自身后的这股力量,使她因选择了护理专业而骄傲,因选择了前行而自豪!
谭琴,护理系2012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疫情来临,急诊ICU就是她的战场:全副武装,忙碌穿梭在病房里,和战友们一起坚持守住这一道防线。害怕吗?怕!累吗?累!退缩吗?不退!从春节到现在,她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上!因为她知道奋战的远不只是她一人,有母校人与她一起,还有中心医院人与她一起,甚有千千万万志士同仁一起!纵有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孙钰,护理系2012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从2016年毕业进入医院后,一直在急诊科工作着,每年都放弃阖家团圆的日子奋斗在急诊一线,疫情肆虐的今年更是冲锋在前。作为一名急诊人,她虽然没有参与东津发热病房的工作,但是急诊人用自己的肩膀抗起了疫情下急诊人的担当,这是所有急诊人的心声:一切的危险阻挡不住急诊人逆行的脚步,一切的困难拦截不了急诊人与死神赛跑的决心!
刘巧林,护理系2013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骨科护士。进入发热病房工作后,虽然困难重重,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一次,她为一位六十多岁的奶奶输液,因为护目镜上全是雾,只能勉强从雾水流过的痕迹费力观察,戴着双层手套的手摸索血管时也没有一点感觉,她着急出汗了,可老奶奶一直跟她说,“没事,你慢慢看,我的血管确实不好,你就放心扎吧,我不怕疼。”而且,每次给患者做治疗护理时,他们都会说“谢谢”,出院时还说“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你们。”这种理解和信任让她忘记了工作中的苦和累。她相信,凛冬已去,只要战胜“新冠”,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李佳,护理系2013级毕业生,肿瘤科护士。90后的她,在疫情来临时,抢着报名上前线:“我爱运动,抵抗力强,你们不要跟我抢!”她带着一腔热血开始了发热病房的工作,穿着防护隔离衣,戴着口罩、面罩、护目镜,忙绿的工作使她经常气喘吁吁。但身边都是一些可爱又温暖的人儿,有来自患者的体谅和感谢,有同事之间的嘘寒与问暖,顿时觉得这场战役并不难打,相信过不了多久,人们就可以摘掉口罩,欢呼胜利!
李丽,护理系2013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护士。疫情发生后,主动报名参战一线,她说:“我没结婚、没孩子、少牵挂,让我去吧!”随后参与了一个发热病区的病房布置和一个月的一线病房工作。一个月里,也曾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而9个多小时不吃不喝,脸上被护目镜及口罩勒出一道道红印;也曾有过害怕担忧,但更多的是身为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自豪。
程子妍,护理系2013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护士。这个春节,她是个“不孝”女,长达3个月未回家看望家人,2月5日又毅然参加了本次新冠肺炎抗疫工作。打针、配药、消毒、隔离、宣教,每个护理细节她都不放过。每天按照主任、护士长的安排,严格穿脱防护服,配戴N95口罩,七步洗手法洗手,帮助病人病房通风、保暖,精心护理,严格消毒,仔细擦拭各种仪器,杜绝交叉感染,密织疫情防护网。穿上防护服的她,就是隔离病毒、保护病人的白衣天使!
罗桥楠,护理系2013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护士。在疫情爆发之时,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来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东津院区。她的丈夫崔虎跃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服役。异地军婚一年只能见面45天,丈夫原打算今年回家探亲,在共同抗疫面前,他们成了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没有后悔,没有伤感,只有互相的鼓励与支持,待凯旋,共团圆!他们在电话里互相许诺:共待山川无恙,一起得胜归来,共赏他们守护的这片神州大地!
李胜男,护理系2013级毕业生,1月23日就主动参与东津120救护车转运病人的工作,随后进入东津儿科病房。她觉得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抗疫行动,义不容辞!每天照顾小朋友,给他们发放一日三餐,拿取小零食,解决日常需求;为他们做治疗护理,帮助他们战胜病魔。看着他们一个个康复出院,比什么都开心。送他们下楼时,家属对她们的一声声感谢,看着小朋友像放飞的小鸟一样奔跑,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
彭高艳,护理系2013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疫情肆虐襄阳有难,她不愿看到肺炎患者病情加重,不愿看到襄阳古城空无一人,她放弃家人团聚,奋战于发热病区,时刻牢记慎独,细心护理病人。她始终相信,那个热热闹闹的襄阳城终有恢复生机的那一天!
汪雪飞,护理系2013级毕业生,襄阳市中心医院透析室护士。疫情期间,她战斗在东津院区隔离病房,除完成治疗护理工作之外,病人所有的生活照顾也由护士代劳。穿着防护服听觉不灵敏,护目镜因呼吸蒙上层层水汽,听不见看不见,行动相当不便,带着严丝合缝的N95口罩,连呼吸都相当难受。她曾一度觉得自己反应迟钝了,快要撑不下去了。可是,想着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咬咬牙又挺住了。这场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是一次严峻的人生考验,相信经过这场历练,她会成长得更快更坚强!
赵雨,护理系2013级毕业生。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之际,她所在的重症科室当仁不让,她从2月16日开始奋战于东津急诊重症科。重症病区患者病情发展快,护理工作任务重,常常全身汗湿后被捂干,捂干后又被汗湿。由于防护物资紧缺,一个班7—8个小时滴水不进是常态。为解决生理问题,她穿上了尿不湿。从报名到现在,一直不敢给家里说“实话”,以免家人担心。打算完成使命之后,勇敢地告诉爸妈:“你们的女儿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人,是值得骄傲地人!”
彭惠敏,护理系2014级毕业生,写下请战书,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抗疫第一线。她在请战书中写道:“医疗前线是战场,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在这个危难时刻,在祖国最需要医护人员之时,我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大半年没有回家的她,因这次疫情,春节也不能和家人团聚,简单给家人说了一声,就奔向了疫情最前沿!作为一名95后护士,用最简短、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她是这场战“疫”的最美勇士!
周梦丹,护理系2014级毕业生,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士。进仓里的第一天,她就与同事一起了解、熟悉病人的情况,并很快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尽管隔着层层口罩,她还是竭尽全力同时护理多位患者,与他们进行细致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与护理。汗水浸湿了防护服,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她一直不停地来回奔跑,为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搏斗!
代漫,护理系2014级毕业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她在原科室值班时就已经接触了新冠肺炎感染者,后出现了咳嗽、喉咙干痒的症状,努力平复心情后去医院做了CT和核酸检测,幸运的是并未被感染,紧接着就接到参加抗疫的通知,从一开始的门诊预检分诊到后来调岗到感染五科,哪里需要就前往哪里支援。她在一线坚持了长达40多天的奋战,现已隔离休息。她说:“如果疫情需要我,我还会继续!我是一块坚硬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石浩威,护理系2015级毕业生,武汉协和医院护士。在临近春节之际,退掉了回家的车票,奋战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房。虽然她只是一位新入职的医务工作者,但全国各地纷纷支援武汉,大家齐心抗疫众志成城,都给了她无尽的勇气和力量!虽然穿上防护服被浸湿了衣衫,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了印记,戴着满是雾气的护目镜,甚至一上班就是数十个小时,但她相信这场疫情一定会被战胜。她始终不忘踏入校门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用责任和信念坚守每一班岗。
钦小开,护理系2015级毕业生,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虽然入职才短短六个月,还处在轮转学习期间,但疫情发展急需大量医务人员时,她毅然决然申请进入了一线战场。在隔离病房,她认真做好每一位病人的护理工作,披荆斩棘,逆风飞行。因为她学医最初的信仰就是想用所学知识为社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现在,病房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少,看着他们出院时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她觉得她可以用年轻的身躯担负起这个时代的重任!
肖香元,护理系2015级毕业生,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黄冈成为继武汉之后第二大重灾区,1月29日,她第一批志愿报名去前线战斗,当晚她们连续接收了48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还有气管切开的病人,那时候防护物资还很缺乏,没有面罩,但是患者的痰液有很多,大家轮流给病人吸痰,她当时心里有点恐惧。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职业,一想到医学生誓言,她就忘记了害怕。为了节省防护服和口罩,她和同事们从晚上8点钟上班,直到第二天9点钟才从病区出来,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汗湿了,脸上也是口罩的压痕,感觉都有点缺氧了。虽然很累,但这么多患者能得到及时救助,觉得也值了。
郭银银,护理系2015级毕业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士。在中南医院全面接管雷神山医院时,她踊跃报名参加,最终名额有限,她没能报上名。后来她所在的科室也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所以她就留在了本院第一线。有一次当她几乎闷到快要晕倒的时候,她不断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倒下去——一旦自己倒下,同事就要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顶上,更会导致一整套防护服提前浪费。辛苦熬到了下班时间,她因为口罩和护目镜的加压导致缺氧呼吸困难,只能驼着背艰难地爬上楼梯去脱防护服,在摘下重重的防护面罩和护目镜的那一刻,仿佛重获新生!当看到手术衣和全身的秋衣秋裤都湿透了的时候,她一度以为自己刚刚发生了休克……
其实,还有许多个“他们”此刻正奋战在一线,从我们镜头下匆匆而过,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他们只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你看,这一张张简单甚至模糊的照片,只是记录他们工作的瞬间,虽然看不清每一个人的脸,但此刻稚嫩的眼神都露出坚毅的表情,充满一往无前的气概,给这一场疫情带来无限的生机!他们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同死神抢人!
当一个人站出来时,那叫勇敢;当一批人挺身而出时,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困境,呼唤一种精神时,那就是使命!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的毕业生们,正在抗疫最前线挥洒着汗水,奉献着青春!正在各个医院里履行着当年入校的医学生誓言,为患者驱除病魔!正在践行着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厚德博学、崇医济世”的院训,呵护生命!他们必将成为师弟师妹们学习的榜样,必将载入史册,因为他们是湖北文理学院的骄傲!